Lua编程3之变量
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:
1.a, b, c = 0 a和b和c的值分别是多少?
2.多值赋值的两种常用场景是什么?
3.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什么?使用局部变量的两个好处是什么?
4.全局变量_G是什么类型?有什么作用?
5.全局环境存在什么问题?
变量在使用前,必须在代码中进行声明,即创建该变量。
编译程序执行代码之前编译器需要知道如何给语句变量开辟存储区,用于存储变量的值。
Lua变量有三种类型:全局变量、局部变量、表中的域。
Lua 中的变量全是全局变量,那怕是语句块或是函数里,除非用local显式声明为局部变量。
局部变量的作用域为从声明位置开始到所在语句块结束。
变量的默认值均为nil。
1 |
|
执行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:
1 | 5 nil |
赋值语句
赋值是改变一个变量的值和改变表域的最基本的方法。
1 | a = "hello" .. "world" |
Lua可以对多个变量同时赋值,变量列表和值列表的各个元素用逗号分开,赋值语句右边的值会依次赋给左边的变量。
1 | a, b = 10, 2*x -- 等价于a=10; b=2*x |
遇到赋值语句Lua会先计算右边所有的值然后再执行赋值操作,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进行交换变量的值:
1 | x, y = y, x -- swap 'x' for 'y' |
当变量个数和值的个数不一致时,Lua会一直以变量个数为基础采取以下策略:
1 | a. 变量个数 > 值的个数 按变量个数补足nil |
例如:
1 | a, b, c = 0, 1 |
上面最后一个例子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情况,注意:如果要对多个变量赋值必须依次对每个变量赋值。
1 | a, b, c = 0, 0, 0 |
多值赋值经常用来交换变量,或将函数调用返回给变量:
1 | a, b = f() |
f()返回两个值,第一个赋给a,第二个赋给b。
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局部变量,有两个好处:
- 避免命名冲突。
- 访问局部变量的速度比全局变量更快。
索引
对 table 的索引使用方括号 []。Lua 也提供了 . 操作。
1 | t[i] |
例如:
1 | books = {} |
全局变量
Lua将其所有的全局变量保存在一个普通的table中,这个table被称为“环境”。它被保存在全局变量_G中。
Lua中的全局变量不需要声明就可以使用。尽管很方便,但是一旦出现笔误就会造成难以发现的错误。
非全局环境
全局环境存在一个问题,即修改它将影响到程序的所有部分。Lua 5为此做了一些改进,新的特征可以支持每个函数拥有自己独立的全局环境,而由该函数创建的闭包函数将继承该函数的全局变量表。这里我们可以通过setfenv函数来改变一个函数的环境,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,一个是函数名,另一个是新的环境table。第一个参数除了函数名本身,还可以指定为一个数字,以表示当前函数调用栈中的层数。数字1表示当前函数,2表示它的调用函数,以此类推。
见如下代码:
1 | a = 1 |
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果呢?因为print和变量a一样,都是全局表中的字段,而新的全局表是空的,所以print调用将会报错。
为了解决这个副作用,我们可以让原有的全局表_G作为新全局表的内部表,在访问已有全局变量时,可以直接转到_G中的字段,而对于新的全局字段,则保留在新的全局表中。这样即便是函数中的误修改,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用到全局变量_G的地方。见如下代码:
下面代码中用到了元表的概念,可以后面学过以后再回来看
1 | a = 1 |
最后给出的示例是函数环境变量的继承性。见如下代码:
1 | function factory() |
总结
在lua中要尽量少用全局变量,多使用局部变量,需要记住的是:** 变量默认都是全局变量,局部变量需要加local关键字。 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