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我们已经把Redis Lua相关的基础都介绍过了,如果你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Lua脚本,恭喜你已经可以从Lua中学毕业了。

在大学课程中,我们主要学习Lua脚本调试和Redis中Lua执行原理两部分内容两部分。

Lua脚本调试

Redis从3.2版本开始支持Lua脚本调试,调试器的名字叫做LDB。它有一些重要的特性:

  • 它使用的是服务器-客户端模式,所以是远程调试。Redis服务器就是调试服务器,默认的客户端是redis-cli。也可以开发遵循服务器协议的其他客户端。
  • 默认情况下,每个debugging session都是一个新的session。也就是说在调试的过程中,服务器不会被阻塞。仍然可以被其他客户端使用或开启新的session。同时也意味着在调试过程中所有的修改在结束时都会回滚。
  • 如果需要,可以把debugging模式调成同步,这样就可以保留对数据集的更改。在这种模式下,调试时服务器会处于阻塞状态。
  • 支持步进式执行
  • 支持静态和动态断点
  • 支持从脚本中向调试控制台打印调试日志
  • 检查Lua变量
  • 追踪Redis命令的执行
  • 很好的支持打印Redis和Lua的值
  • 无限循环和长执行检测,模拟断点
Lua脚本调试实战

在开始调试之前,首先编写一个简单的Lua脚本script.lua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local src = KEYS[1]
local dst = KEYS[2]
local count = tonumber(ARGV[1])
while count > 0 do
local item = redis.call('rpop',src)
if item ~= false then
redis.call('lpush',dst,item)
end
count = count - 1
end
return redis.call('llen',dst)

这个脚本是把src中的元素依次插入到dst元素的头部。

有了这个脚本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调试工作了。

我们可以使用redis-cli —eval命令来运行这个脚本,而要调试的话,可以加上—ldb参数,因此我们先执行下面的命令:

1
redis-cli --ldb --eval script.lua foo bar , 10

页面会出现一些帮助信息,并进入到调试模式

lua_debug_help

可以看到帮助页告诉我们

  • 执行quit可以退出调试模式
  • 执行restart可以重新调试
  • 执行help可以查看更多帮助信息

这里我们执行help命令,查看一下帮助信息,打印出很多可以在调试模式下执行的命令,中括号”[]”内到内容表示命令的简写。

其中常用的有:

  • step/next:执行一行
  • continue:执行到西一个断点
  • list:展示源码
  • print:打印一些值
  • break:打断点

另外在脚本中还可以使用redis.breakpoint()添加动态断点。

下面来简单演示一下

lua_debug_display

现在我把代码中count = count - 1这一行删除,使程序死循环,再来调试一下

lua_debug_dead_loop

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打断点,但是程序仍然会停止,这是因为执行超时,调试器模拟了一个断点使程序停止。从源码中可以看出,这里的超时时间是5s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
if (ar->event == LUA_HOOKCOUNT && ldb.step == 0 && bp == 0) {
mstime_t elapsed = mstime() - server.lua_time_start;
mstime_t timelimit = server.lua_time_limit ?
server.lua_time_limit : 5000;
if (elapsed >= timelimit) {
timeout = 1;
ldb.step = 1;
} else {
return; /* No timeout, ignore the COUNT event. */
}
}

由于Redis默认的debug模式是异步的,所以在调试结束后不会改变redis中的数据。

lua_debug_asyn

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以同步模式执行,只需要把执行命令中的—ldb参数改成–ldb-sync-mode就可以了。

解读EVAL命令

前文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EVAL命令了,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再回顾一下Redis Lua脚本中学教程(上))。今天我们结合源码继续探究EVAL命令。

在server.c文件中,我们知道了eval命令执行的是evalCommand函数。这个函数的实现在scripting.c文件中。

函数调用栈是

1
2
3
4
evalCommand
(evalGenericCommandWithDebugging)
evalGenericCommand
lua_pcall //Lua函数

evalCommand函数很简单,只是简单的判断是否是调试模式,如果是调试模式,调用evalGenericCommandWithDebugging函数,如果不是,直接调用evalGenericCommand函数。

在evalGenericCommand函数中,先判断了key的数量是否正确

1
2
3
4
5
6
7
8
9
10
/* Get the number of arguments that are keys */
if (getLongLongFromObjectOrReply(c,c->argv[2],&numkeys,NULL) != C_OK)
return;
if (numkeys > (c->argc - 3)) {
addReplyError(c,"Number of keys can't be greater than number of args");
return;
} else if (numkeys < 0) {
addReplyError(c,"Number of keys can't be negative");
return;
}

接着查看脚本是否已经在缓存中,如果没有,计算脚本的SHA1校验和,如果已经存在,将SHA1校验和转换为小写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 /* We obtain the script SHA1, then check if this function is already
* defined into the Lua state */
funcname[0] = 'f';
funcname[1] = '_';
if (!evalsha) {
/* Hash the code if this is an EVAL call */
sha1hex(funcname+2,c->argv[1]->ptr,sdslen(c->argv[1]->ptr));
} else {
/* We already have the SHA if it is a EVALSHA */
int j;
char *sha = c->argv[1]->ptr;

/* Convert to lowercase. We don't use tolower since the function
* managed to always show up in the profiler output consuming
* a non trivial amount of time. */
for (j = 0; j < 40; j++)
funcname[j+2] = (sha[j] >= 'A' && sha[j] <= 'Z') ?
sha[j]+('a'-'A') : sha[j];
funcname[42] = '
文章作者: 安全书
文章链接: https://lua.ren/zl/2016-01-01-399_Redis%20Lua%E8%84%9A%E6%9C%AC%E5%A4%A7%E5%AD%A6%E6%95%99%E7%A8%8B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null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安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