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a数据结构 — lua_State(六)
前面各种Lua的数据类型基本都说得差不多了,剩下最后一个数据类型:lua_State,我们可以认为是”脚本上下文”,主要是包括当前脚本环境的运行状态信息,还会有gc相关的信息。
Lua这门语言考虑了多线程的情况,在脚本空间中能够开多个线程相关脚本上下文,而大家会共用一个全局脚本状态数据,如下:
全局数据global_state的数据结构如下:
global_state主要是用于GC的数据链表,下面简要说明几个:
- stringtable strt:这个是在TString那章说到的全局字符串哈希表
- TValue lregistry:对应LUAREGISTRYINDEX的全局table.
- TString *tmname[TM_N]:元方法的名称字符串。
- Table *mt[NUM_TAGS]:基本类型的元表,这是Lua5.0的特性。
mt成员在作者介绍文章中说到:
在上面代码中,我们看到a支持一个tostring的方法,a是数值类型,我们可以为数值类型添加任意的方法。Lua文章中说到一个用途,就是对于unicode和gbk的字符串的len方法能自己实现。
其它成员就不一一介绍了,下面来介绍与线程相关的脚本上下文lua_State:
我们看到,luaState也带有CommonHeader头,在第一章中也提到了GCObject中有luaState th这个成员,由此可见lua_State也会是被回收的对象之一。
考虑回一个线程中的脚本上下文,我们再来逐个分析每个成员:
- lu_byte status:线程脚本的状态,线程可选状态如下:
- StkId top:指向当前线程栈的栈顶指针,typedef TValue *StkId
StkId base:指向当前函数运行的相对基位置,具体可参考第四章的闭包
globalState *lG:指向全局状态的指针
- CallInfo *ci:当前线程运行的函数调用信息
- const Instruction *savedpc:函数调用前,记录上一个函数的pc位置
- StkId stack_last:栈的实际最后一个位置(栈的长度是动态增长的)
- StkId stack:栈底
- CallInfo *end_ci:指向函数调用栈的栈顶
- CallInfo *base_ci:指向函数调用栈的栈底
- int stacksize:栈的大小
- int size_ci:函数调用栈的大小
- unsigned short nCcalls:当前C函数的调用的深度
- unsigned short baseCcalls:用于记录每个线程状态的C函数调用深度的辅助成员
- lu_byte hookmask:支持哪些hook能力,有下列可选的
- lu_byte allowhook:是否允许hook
- int basehookcount:用户设置的执行指令数(LUA_MASKCOUNT下有效)
- int hookcount:运行时,跑了多少条指令(LUA_MASKCOUNT下有效)
- lua_Hook:用户注册的hook回调函数
- TValue l_gt:当前线程的全局的环境表
- TValue env:当前运行的环境表
- GCObject *openupval、gclist:用于gc,详细将会在GC一章细说
- struct lua_longjmp *errorJmp:发生错误的长跳转位置,用于记录当函数发生错误时跳转出去的位置。
本系列总结:
整个系列文章回答了我们对Lua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:“一个Lua变量究竟是什么?”。由此我们深入并引申出各种知识,在脚本中我们觉得弱类型变量用起来很痛快,而其实它的内部实现其实是如此的复杂。
对于实现一门脚本语言,必须实现的是解释器、虚拟机、上下文数据3大部分:
上下文数据这一层是脚本最基础,最底层的东西,它决定了这门脚本究竟能做什么。抛开解释器和虚拟机,我们依然可以单纯地通过C接口,在C++这一层就能操作脚本的上下文数据。
有空再研究一下Lua的GC,解释器等等。
Lua数据结构系列转自阿里云博客,作者是罗日健。
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aliyun.com/795
扫描二维码或在微信中搜索 KeepMovingXin